镐哲央 发表于 7 天前

2014投资五宗最:聚美性价比最高 阿里回报最大

导读: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引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在这一年里,除了阿里,我们还见证了聚美、京东、迅雷一大批企业走向IPO之路。

    尽管2015过去了将近一个月,2014给投资界带来的惊喜与震撼仍历历在目。在这一年里,八名出身淘宝网的平民替马云敲响纳斯达克的钟声,这些人中有店主、模特、客服、快递,跨度几乎囊括电商各个服务领域。

    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引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在这一年里,除了阿里,我们还见证了聚美、京东、迅雷一大批企业走向IPO之路。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大量投资者资金的推动,最终丰收的果实也让投资者们尝到市场的甜美。在此2015才刚到来之际,不妨再次回首这些给2014投资界带来难忘回忆的投资案例。

    聚美优品性价比最高投资

    2014年5月16日,女性类垂直电商聚美优品登陆纳斯达克。

    这时,距离陈欧创办聚美整整过去三年。三年磨一剑,聚美优品的上市印证了一句老话几家欢乐几家愁。平均285倍的高回报率不仅让其登上2014最值得投资的企业榜单,也让错失机会的投资者们扼腕叹息。

    聚美原名团美网,属于北京创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电商。在陈欧创业之初,徐小平对其天使投资了18万美元,之后陆续有追投金额。在2011年,聚美完成A轮融资,红杉资本中国创业基金、险峰华兴创业投资和北京真格天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皆为出资方。

    2012年,银泰资本对聚美优品进行了投资。2014年上市之前,聚美又获泛大西洋资本集团投资的1.5亿美元。

    除了徐小平之外,早期投资的红杉中国、险峰华兴皆有合伙人兼任聚美优品董事。从天使到早期投资,这三家投资机构从一而终,可以说是笑到了最后。

    截至理财周报记者截稿时,聚美股本总市值为18.65亿元,根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以徐小平最初投资18万美元,占股8.8%来计算,真格投资回报达到1023倍,收益达到上亿元。而红杉和险峰华兴也分别有88倍和316倍的收益。

    如此高收益的回报使得投资人不舍撤手。尽管聚美已经上市,三家机构依然与其有莫大关系。去年十月,陈欧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徐小平并未退出。而根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查询结果,红杉中国董事计越、险峰华兴合伙人陈科屹仍然担任创锐文化董事。

    阿里巴巴可退出金额最高

    2014年最受期待的莫过于阿里巴巴的上市计划。整个IPO由六大投行负责承销,上市后市值一路飙升。根据万得数据显示,截至记者截稿时,阿里巴巴市值已经达到2475亿美元。

    如此强劲的表现带动了在IPO之前的投资机构。目前,阿里项目中共有11家投资机构可以通过IPO退出,其中,包括云锋基金、淡马锡、李嘉诚基金会和软银中国等。总退出金额逼近200亿美元。

    几家机构投资皆破亿美元级别,中投投资金额10亿美元,为最高投资额。但从账面回报来看,软银中国虽然投资不高,账面回报倍数却是最大。

    一名华南区市场人士表示:阿里的退出金额虽为最高,但是手握阿里投资不仅带来利润增值,还能提升业界知名度。如此考虑,虽然退出金额高,实际退出机构应该还是比较少。

    同样,虽然这边投资机构在为持有阿里投资而兴高采烈。高盛却因为过早放弃阿里而损失不少。

    在1999年资上百美元投资阿里后,高盛在2004年以2200万美元,相当于买入价格7倍售出手中阿里股份。对比软银上百倍的回报率来说,高盛从中获利甚微。而这一次错失,也使得软银成为阿里上市中最大赢家,高盛则只作为承销商分得承销部分佣金。

    现如今IPO不是唯一退出方式,越来越多机构选择并购、定增方式退出。并且有了高盛的前车之鉴,这一众阿里投资者虽然能从退出中获利不少,也未必会鲁莽行动,或许等待才能迎来最好机遇。

    屈臣氏VS中石化:单笔最大与总额最多

    根据格上理财数据,2014年投资金额最高的单笔投资是淡马锡对屈臣氏集团的股权收购。

    4月份,淡马锡出资44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50亿元)收购李嘉诚和记黄埔旗下零售巨头屈臣氏24.9%股权。

    屈臣氏的业务包括百佳超市、屈臣氏和Superdrug,以及个人护理用品店Kruidvat。

    在2013年10月,和记黄埔就宣布对零售业务进行战略审查,旨在使公司的一部分资产能在香港以及其他金融中心上市。而淡马锡此举收购使屈臣氏的市值达到了144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52亿元)被视为为屈臣氏上市铺路。李嘉诚也曾在业绩会上表示,对屈臣氏香港上市的期盼。淡马锡也有望从此单最大投资中获利。

    相较之下,中石化销售投资总额虽为最多,却并非一家之举。

    中石化销售实为中石化集团旗下销售公司。集团有意将其分拆上市,故为其引入上亿元投资。去年9月,嘉实资本、中金前海发展、中金佳成等7家投资机构共同出资361亿元购得中石化销售将近30%股权。其中嘉实资本与中金前海发展出资最多,分别为100亿元。

    这期投资短短三个月便完成,有业内人士猜测,如此高效的投资背后或许是急迫的想要上市。然而,中石化集团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在最近接受的采访中表示,中石化目前没有可提供的消息。同时他也坦言,中石化加油站及便利店所属的销售公司经历重组后在去年年底刚刚获批,目前还未建立董事会,谈投资和募股言之过早。

    迅雷最曲折的上市

    2011年IPO折戟之后,迅雷卷土重来。经历上一次融资失利,估值下调之后,克服版权问题的迅雷终于在2014年6月24日成功在美国上市。

    这条路可谓困难重重。一次次申请IPO,一次次错失最佳时机,一再推迟的IPO挫败了邹胜龙的信心。

    之前的失败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过于追究细节,导致错过了窗口期,原本可以在2011年4月份成功IPO,却错失了最重要的机会。第二,身陷在各种丑闻当中,影响市值。2011年的中概股财务丑闻和VIE诚信危机导致IPO融资大幅缩水。邹胜龙认为6亿美元估值过低,不愿意流血上市。上述市场人士说道。

    然而,经历了这一沉痛打击之后,邹胜龙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在业务范畴做出整顿,将迅雷从数字媒体内容消费互联网平台变成云加速平台,而产品线也一直进行着密集调整,阉割了一系列产品,最终回归到云上。

    在投资期上也把握投资机会,不再拘泥于较低市值。2014年4月,获小米投资后,迅雷再度冲击美国市场获得成功。

    然而,在经历了这一连串的打击之后,最早投资迅雷的晨兴、IDG早已对迅雷丧失信心,没有跟投之后IPO。没能预想到其中的曲折,这两家知名VC、PE都在这个本来稳操胜券的项目上遭遇了滑铁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投资五宗最:聚美性价比最高 阿里回报最大